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决赛山东队组队暨预赛优秀选手排名

本次比赛山东赛区工作首次由济南天文学会承办。在济南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在理事长、秘书长及多位理事积极努力和各方宣传下,山东省各学校和中小学生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远超过往届报名骤增至687人。本次预赛采取线下闭卷考试形式分高年组和低年组进行,总计522人到场参赛。

根据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公示结果,高年组预赛成绩48分及以上,低年组预赛成绩68分及以上入围决赛,我省共有六名同学晋级决赛,也创下了入围决赛的最高人数。六名同学均为高年组:

姓名省名次学校
孙孝岩1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程博多2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陶    盛3德州市第一中学
艾文杰4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陈方粲4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任世尧4德州市第一中学

根据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组队规则,将由领队2名、参赛选手6名、观察员5名共同组成山东队,参加此次全国决赛。

决赛日程安排

时间:5月8日-5月12日

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航天协作中心对外酒店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科技园高新七路168号

日期时间内容
5月8日白天报道
晚上全体领队会议
5月9日上午开幕式
下午决赛笔试教师论坛
晚上决赛观测考试(备选一)
5月10日上午国际比赛国家集训队选拔赛考试
下午国家海洋博物馆参观学习
晚上决赛观测考试(备选二)
5月11日上午参观学习和讲座
下午高校天文教育介绍
晚上联欢会、天文爱好者交流
5月12日上午闭幕式

为了激励我省青少年天文学方面学习的热情、推动我省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发展。兹公布本次预赛山东省高年组的前十二名,低年组前是十名,优秀组织奖单位5名如下:

高年组

姓名所在学校省名次
孙孝岩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
程博多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
陶盛德州市第一中学3
艾文杰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4
陈方粲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4
任世尧德州市第一中学4
何明铮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7
曾钰涵山东省青岛中学8
崔子墨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8
刘怿萱济南外国语学校8
燕宇轩青岛第一中学8
张行舟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8

低年组

姓名所在学校省名次
杨博文青岛滨海学校1
郭瑞彬青岛海信学校2
王芊锐青岛第五十九中学3
张铎宝山大附中瀚阳学校4
董楚岑济南市育秀中学5
杜林朔山东省济南济微中学5
郭德烁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5
时晔霖济南外国语学校8
孙伟宸济南高新区海川中学8
王力洋青岛海信学校8

优秀组织奖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德州市第一中学

庆云云天中学

济南外国语学校

山东省济南济微中学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

山东济南(考点)组委会

济南天文学会

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4号通知(预赛成绩公示)

兹公布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成绩。本学年预赛已于2023年4月1日成功举办,实际参赛人数4617名。现将预赛考生成绩公示(详见附件1),公示时间为3个工作日。请各位考生根据申报考点进行成绩查询。其中,“无有效成绩”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缺考、未填涂考号或考号填写错误、未填涂试卷类型、未填涂高低年级组。入围决赛考生名单及决赛组队规则等将于考生成绩公示期满后公布。

如对公示结果存在疑问,请考生于2023年4月11日16:00前与组委会取得联系。

组委会咨询电话:010-51583386,51583024,51583366(工作日9:00-11:00,13:30-16:00)

咨询邮箱:cnao@bjp.org.cn

本次预赛A卷题目及答案,详见附件2

本次竞赛最终解释权归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所有。

北京天文馆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

2023年4月7日

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山东赛区)完美落幕

4月1日,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山东赛区)在济南大学完美落幕。本次比赛山东赛区工作首次由济南天文学会承办。在济南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在理事长、秘书长及多位理事积极努力和各方宣传下,山东省各学校和中小学生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超过往届报名骤增至687人。本次预赛采取线下闭卷考试形式分高年组和低年组进行,总计522人到场参赛。

本次比赛在济南大学举办,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的提前部署周全安排,学会各理事和骨干放弃休息时间无偿参加监考,济南大学有多名教授和副教授作为志愿者前来监考,40多名济南大学学生踊跃报名参与考生入场引导及考场考务等志愿服务,在大家的通力努力下,考场布置合理,考试井然有序。济南天文学会圆满完成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山东考点工作,前来督考的北京天文馆领导给与高度认可。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Olympiad)是经教育部审批,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北京天文馆承办,面向全国中学生的教育部白名单课外天文学科竞赛活动。 

通过本次组织天文竞赛山东考点工作,学会加强了与山东省各地中小学天文知识普及的交流,为山东省天文知识教育做出贡献。

志愿者在引导服务
考试查看考场
竞赛考试中
志愿者证书
部分考务人员合影

摄影:宋洪晓

撰稿:赵勇

编辑:牛桂华

审核:梁伟

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山东考点考生必读

  1. 考试时间为2023年4月1日下午 02:00-03:30,迟到 15 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开考后 30 分钟可以交卷。
  2. 考点信息:

(1)地址:济南市市中区济南大学西校区第十一教学楼1段,详见如下图片示意,考试当天下午在学校东南门及新西门有志愿者引导。

(2)关于车辆说明:因当天有其他活动及学校管理规定,车辆不能驶入校园,建议由东南门步行进入。

(3)在考场入口处会按姓名拼音顺序,张贴考场安排表。

  • 本次没有准考证、考生需携带本校盖章版考生报名确认单有效证件其一(身份证、户口 簿、学籍卡等)进入考场;进入考场后需签到;
  • 考生进入考场,只准带钢笔或签字笔(黑色或蓝色)、2B 铅笔、橡皮进入考场,不得携带任何书籍、笔记、纸张、报刊、各类计算器及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开考后未经监考老师允许不得互相借用文具。
  • 建议使用透明文件袋携带文具。
  • 考生要将身份证放在桌上;仔细阅读考卷上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注意填涂试卷类型(A|B|C|D)、年级组别(高/低)、 考号。
  • 考生正确填写考号。身份证前 2 位+后 8 位,共 10 位作为 考生考号,若身份证最后一位为字母,请填写“0”

例如:33XXXXXXXX09263011  则其考号为:3309263011

      33XXXXXXXX0926301X  则其考号为:3309263010

关于印发《2023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纲要办发〔2023〕1号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

现将《2023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印发你单位,请结合职责,共同推动落实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任务。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2023年3月22日
2023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23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以科学素质建设助力实现人的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科学素质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13个强国”和数字中国等“5个中国”战略目标,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阐释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科学素质建设价值引领作用

3.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强化科学传播,推动新闻媒体开设、办好科普节目、栏目,提升宣传实效和影响力。开展科学辟谣,引导、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更好发挥国家级科学辟谣平台作用,营造崇尚创新、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消除封建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潮滋生土壤。

4.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对优秀科技成果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报道力度,组织“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作品巡演,不断增强科技工作者爱党爱国、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行动自觉。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营造科研诚信良好氛围,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主动开展宣介,办好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等活动。

三、深化科学素质建设供给侧改革,构建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5.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创新发展现代科技馆体系,做好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深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

6.强化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完善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市域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支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加强社区科普资源、阵地和队伍建设,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建立完善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全域科普试点。

7.强化科普人才培育培养。实施“国培计划”和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以科学教师队伍为重点,推动教师科学素养整体提升。支持师范院校与理工科大学、科研院所及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开展研究生科普学分制试点。鼓励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

8.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做强科普中国平台,打造国家级科普资源“中央厨房”。办好中国科幻大会,推动科幻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科幻十条”,推进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加强应急科普资源生产和传播,健全应急科普与常态化科普宣教协同联动机制,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开展科学素质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召开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推动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四、加强纲要实施机制建设,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9.强化纲要实施机制。加强纲要办协调机制下的部际深度合作,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围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开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大国工匠”品牌建设、银龄科普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等专项行动、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及各类主题科普活动。

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加强馆校合作,引导各地中小学利用科普基础设施开展科普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为中小学课后服务提供优质科教资源支撑,助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策划开展科学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普工作,支持职业院校、普通高校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建设,加强科学素质相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英才计划”提质增效,举办五项学科竞赛。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育和农业技术普及。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组织开展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工作。启动组建第一批次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振兴。开展科技、科普援疆援藏活动。

深入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21—2025年)》,加强科学文化建设,提升职工队伍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做好“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宣传工作,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聚焦就业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稳定就业。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以智慧助老为重点的银龄科普行动,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银行网点、电信运营商网点等,组织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等科普培训。组织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深入社区、农村、养老机构等开展医疗义诊、健康咨询和科普宣传。推进电子产品适老化改造。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印发实施《2023—202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专题培训班中,突出科学知识的学习,依托公务员对口培训计划开展有关专题培训和基层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加强和改进公务员考录工作,注重对科学素质的测查和评价。

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双创活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宣传月、世界地球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水周等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举办“体育科普中国行”“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大手拉小手 科普进万家”等主题科普活动。

10.强化社会组织动员。支持鼓励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引导所辖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学素质建设,依托现有设施和资源打造科普基地,从经费投入、科研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支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素质建设。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学普及,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备)等开发科普功能、开展科普活动。

11.开展科学素质情况监测评估。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考核。开展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年度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聚焦科学素质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课题开展理论研究,打造科学素质建设高端智库。

12.加强制度和组织保障。完善科学素质建设政策体系和表彰奖励机制,推进《科普法》修订和地方科普条例制(修)订工作。加强科普统计工作,推动将公民科学素质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试点,促进科普人员专业化发展。开展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比表彰工作。

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山东·济南赛区)考场安排

兹公布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山东·济南赛区)考场安排。详见附件。

考试地点:济南大学第十一教学楼(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为了竞赛选手及时了解信息,请学校负责老师和学生分别加入以下QQ群:

家校负责人:721532438(每校限4人实名加入)

天文知识竞赛:519776486 (竞赛学生群,进群免费领资料/接收相关通知)

山东济南赛区:咨询电话0531-86272003

为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同时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事项,请考生仔细阅读。

(1)本次考试无需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务必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本或学籍卡等)及盖章版考生报名确认单参加考试,进入考点大门需出示盖章版考生报名确认单;

(2)考试时间为2023年4月1日(星期六)14:00-15:30,迟到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开考后30分钟可以交卷。

(3)本次预赛采取线下闭卷考试的形式,考生进入考场,只准带钢笔或签字笔(黑色或蓝色)、2B铅笔、橡皮进入考场,不得携带任何书籍、笔记、纸张、报刊、各类计算器及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开考后未经监考老师允许不得互相借用文具。

(4)竞赛命题范围区分高低年组。

低年组命题范围:天文学有关的基本常识和近两年发生的较为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上天文方面的新闻;小学和初中地理、物理或科学课教材中涉及到的与天文有关的内容;北半球常见星座的辨认;天球的基本概念;天体周日视运动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太阳系天体的一般概念;月相及有关内容;日月食的简单概念;流星的基本概念;星等的概念;天体的大小和距离尺度,天文学常用距离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概念和简单使用。

高年组命题范围:在低年组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高中地理、物理或科学课教材中涉及到的与天文有关的内容;天球和天球坐标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时间和历法;太阳系天体的运动规律和简单物理性质;日月食原理和观测;星等概念的应用;赫罗图的概念和简单运用;天体距离的测定;天文望远镜原理;四季星空;深空天体的观测;流星的原理和观测,人造天体的原理和观测。

请各位参赛选手务必遵守考试注意事项,按时到达指定考点参加考试。祝大家考试顺利!

本次竞赛最终解释权归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所有。

北京天文馆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

山东济南赛区竞赛组委会

2023年3月23日

人造天象奇观现身,就在明晚。中国空间站过境济南凌月

中国空间站

神舟十五号乘组

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七星天文台正好位于可见路径中线

明晚过境济南并凌月

济南天文学会位于可见路径内

市区西南部可见图片

说明:

1、推算时间均以七星天文台所在位置为基点计算。

2、市区时间差别不大。图片

中国空间站星图路径及时间(图:heavens-above)图片图片

可见路径各点的时间(图:satshadow)

过境凌月可见路径宽度:10.96公里

凌月持续时长:3.16 秒

凌月前后空间站位于地影不可见。

拍摄方法:守株待兔法图片

山东路径宽度(图transit-finder)图片

济南放大路径宽度(图transit-finder)图片

以往凌月慢放动画(张嘉奇)

中国空间站

(英文:China Space Station,缩写:CSS,又称:天宫空间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

济南天文学会

济南天文学会(Jinan Astronomical Society, JNAS)成立于2018年,是由全市天文工作者/单位和与天文学科有关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单位、热心于天文事业发展的有关人士/单位以及天文爱好者/团体自愿结成的地方性、以科普教育、科普活动、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曾用名称:济南天文爱好者协会,早起由牛桂华、梁 伟、鹿 斌、李 明、李国强等天文同好共同发起申请成立,业务主管单位: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登记管理机关是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和济南市民政局。2022年随着山东大学、济南大学、七星天文台[七星天文(山东)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会员加入,学会队伍不断壮大,学术、科研、科普人才济济,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天文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会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团结天文科研、教育及科普工作者,发展我市天文(与空间科学)事业,积极推动天文学术研究、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推动天文科普教育。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研究和交流,为实现科教兴国做贡献。发挥会员之间及会员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服务,为促进济南市天文科普工作的开展服务。
学会联系方式:Email:jnaspublic@jnas.org.cn ,电话:0531-86272003 微信:180378661
秘书处地址:
济南大学物理技术与科学学院。

学会微信公众号:jnas2018(济南天文学会)

济南天文学会费标准和管理办法

为规范本会会费收取、使用和管理,保证本会工作正常开展,根据国家民政部、财政部(民发〔2003〕95号)《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会实际状况,特制定本会会员缴纳会费标准和管理办法。

  • 会费收取标准

个人会员:   100元/年

单位会员:   2000元/年

每个单位会员可以享受10名个人会员的免年费资格。免会员费的个人会员资格时效同本单位会员时效一致。

二、会费缴纳时间和方式

会员按年度缴纳会费。每年8月1 日前一次性缴足下年会费;每年2月1日后入会的,按当年会费的一半金额缴纳但需一同交纳下年会费。

未按时间交纳会费的失去下年会员资格,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随之丧失。

为保证理事的会员资格有效性,当选理事的会费按届收取。理事为单位会员所属人员的,由单位会员按年缴纳。

缴纳方式为支票、现金或汇入本会帐户。

户名:济南天文学会

开户行: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高新区支行

帐号:812020200355072

三、会费开支范围

1、必要的办公支出;

2、组织举办协会大型会议、行业调研、各类培训、经验推广、信息沟通及考察交流等活动的开支;

3、编印刊物、发放宣传资料等的成本费;

4、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四、会费管理

1、会费由秘书处负责收取及管理。

2、本会日常经费开支由秘书长审批。

3、协会财务账目由会计负责,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接受会员大会、理事会和会员的质询和监督。

4、财务收支情况由秘书处定期向会员大会报告,每年提交年报审核。

本办法已经2022`年6月25日济南天文学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后生效。